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南岗体育场烙印着“老哈”们的青春记忆,曾经的少男少女们旱冰记忆的原点
百年老广场改造 勾起一拨回忆杀

 
  颐园广场改造施工现场。  
  颐园广场未来改造效果图。  园林部门供片  
 
  南岗体育场老照片。  
  颐园广场未来改造效果图。  园林部门供片  

部分图片来自抖音博主“冰城独家记忆”“哈尔滨老照片”

  □本报记者 霍亮 文/摄
  今年7月上旬,位于南岗区省博物馆对面的颐园广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建成后,该广场将打造冰雪体育文化体验区和冰雪体育文化先导区,冬季滑冰、夏季休闲、春季赏花、秋季观叶,夜晚还有流光溢彩的“冰雪之冠”核心雕塑……主城区由此将再添一个新地标。
  消息一出,立刻刷爆了朋友圈,勾起了几代哈尔滨人关于旧日南岗体育场的共同回忆。这里是烙印着“老哈”们的青春记忆和韶光年华的时代地标,是那些年少男少女们旱冰记忆的原点,见证了他们懵懂的爱情,也是彼时少年们青春碰撞的潮玩地……
  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
  这里建了一座滑冰场
  说起南岗体育场,很多“90后”“00后”或许没什么印象,但如果说出具体位置,相信哈尔滨人都不陌生——南岗体育场就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对面,现在华融饭店所在的区域,现在是城市商业、文化中心。
  南岗体育场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当时,这里修建了一座叫“札牙斯”(译音)的滑冰场。据记载,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进入哈尔滨的苏联红军就是在这个广场接受日军投降。1948年,苏联侨民会将此地改建为体育场,并取名“红军体育场”。进入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市体委接管了体育场,改名为南岗体育场。
  家住南岗区邮政街附近的王庆大爷已年过七旬,从小在“南岗秋林”一带长大的他,回忆起年少时光,眼神立刻变亮了。当年各种体育比赛和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经常在南岗体育场举办,附近的中小学也经常在这里开运动会。每次体育场举办活动,都是红旗飘飘、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特别热闹壮观。
  在那个娱乐资源稀缺的年代,夏天滑旱冰、冬天滑冰是大多数冰城人共同的爱好。而在南岗体育场内,就诞生了哈尔滨第一家,也是规模最大、最有名气的露天旱冰场,即使家住十几公里以外的市民,也会成群结伴趁着假日挤着公交车过来玩。
  几毛钱开心一下午
  挤公交滑旱冰成了时尚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冰城大地,南岗体育场也迎来了转变——哈尔滨第一座大型露天旱冰场建成投用,让习惯于冬季滑冰的哈尔滨人,夏天也能感受到类似滑行在冰面上的速度与激情。那个年代,这个旱冰场绝对是当时最时尚的潮玩地。于是,每逢学校放假,三五好友挤着公交结伴去滑旱冰成了当时哈尔滨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时尚,滑旱冰也成了那个年代哈尔滨潮男潮女的“标配”。
  “70后”于斌那时还在上中学,“每逢学校上半天学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就会约着去滑旱冰。”于斌回忆:当时他家住在河图街(现哈药路)附近,每次去南岗体育场都要挤近一个小时公交车,“虽然很辛苦,但每次出发时心里总是充满了愉悦和兴奋。”
  据多位受访者回忆,当时的旱冰场入场是要收费的,但门票价格并不贵,进场玩两个小时大约只要几毛钱。“这样的价格与当时大街小巷流行的录像厅、台球厅等娱乐活动相比,便宜了一大截。”
  市民晓莉是一名“80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只有七八岁的她第一次来到南岗体育场滑旱冰。她回忆: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很少有人家里能买得起轮滑鞋,去滑旱冰也是需要单独花钱租鞋的,费用不包含在门票费用里面。但与现在的轮滑鞋不同,当时轮滑鞋是直接套在自己穿的鞋下边,然后用绳子固定,看起来有点笨重。
  “当时旱冰场有平的场地,还有一块波浪形的场地。一般高手会去波浪形场地‘浪’一下,通过速度与坡道的结合做一些花哨的动作。”于斌告诉记者,每当有高手在波浪形场地表演的时候,总能引来围观与喝彩,这里也成了各种“大神”的交流、炫技场,而轮滑“小白”只能在平道上“比划”两下。
  当年有一种约会
  叫带她去滑旱冰
  其实,除了在旱冰场上的轻舞飞扬,在很多“老哈”的记忆中,南岗体育场的旱冰场更是铭刻自己懵懂爱情的伊甸园。
  “当时整个冰场里,我是年龄最小的,一进场就会看到很多大哥哥大姐姐挽着手滑。”晓莉回忆,由于自己是旱冰初学者,站在旱冰场上踱步时,经常会碰到挽着手的情侣滑过来,而这些情侣为了避让她,都会暂时放开牵着的手,从晓莉身边掠过,然后又立刻牵起手来,“用现在的话说,这样的瞬间似乎就是情侣间秀恩爱的一种仪式感。”
  别看“60后”晖大哥再过几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当年的他绝对算是旱冰场上的焦点。轻盈的滑姿,总能吸引少女们关注的目光。如今回忆起去南岗体育场滑旱冰时的情景,晖大哥青春时代的画面历历在目。“那时候,特喜欢带女朋友去滑旱冰。如果女生不会滑,男生正好可以借机牵起女生的手或者扶着她练习,彼此间也不会觉得尴尬和害羞。”晖大哥说,带女朋友滑旱冰是那个年代哈尔滨人最潮也最高效的约会方式。
  全市的少男少女
  都会往这个地方聚集
  当时由于旱冰场在哈市属于稀缺资源,全市也找不到两家,南岗体育场又处于市中心,距离道里、道外、香坊、动力、太平等老城区都不算太远。于是,全市的少男少女都会往这个地方聚集,这里也很自然地成为热血青春碰撞的地方。
  晖大哥回忆,那个时候适合学生的娱乐场所并不多。每逢学校放假,关系不错的同学或者一个大院的少男少女们就会约着一起来这儿,除了滑冰,也会在这里聚会聊天。
  “体育场成了当时年轻人组团开PARTY的地方,有些顽皮的学生甚至会逃学,在里面一泡就是一整天。滑累了到场边再来一根冰棍或者冰镇汽水,边吃喝边侃大山、谈未来,那叫一个轻松惬意。”晖大哥还告诉记者,很多来自四面八方、正值青春期的半大小子们聚在一起,经常是谁也不服谁,有时候旱冰场上也会有学生间的打架,虽然冲突并不严重,但也免不了被家长责骂,“那个时候也是太年轻了,现在想想也挺感慨的。”晖大哥说。
  当年旱冰场上青春年少的潮男潮女们,如今大都已经步入中老年。在街头习惯于低头走路、满脸和善的中年“晖大哥”们,或许就是曾经那个在南岗体育场上叱咤的“旱冰场一哥”。
  露天旱冰场时代终结
  青春记忆进阶升级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南岗体育场,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始终是年轻人运动休闲聚会的时尚地标,这些记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戛然而止。
  当时,一个名叫刘金彪的外地商人,要在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段开发建造中国乃至亚洲标志性的高楼,取名“飞驰大厦”。南岗体育场成了项目工地,曾经的滑冰场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没多久,这个项目便因刘金彪的违法行为而停工。“飞驰大厦”项目也只留下几十米深的地基大坑,被市民戏称为“飞驰大坑”,这个名词也成为一代“老哈”们的时代记忆。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飞驰大坑”变成了如今的“华融”双子楼和颐园广场,成为哈尔滨的地标建筑。当年的旱冰场消失不见,哈尔滨潮男潮女们关于旱冰和青春的记忆也进阶到了下一个阶段。
  改革开放的大潮奔涌向前,市场经济激起的浪花在冰城澎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南岗体育场旱冰场的消失,大型的室内旱冰场开始快速兴起,这些室内的旱冰场很快填补了市场需求。北北、北秀、千手佛……这些都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室内旱冰场,而且也大都集中在哈尔滨火车站、博物馆及道里繁华路段,这些室内场一年四季都能滑。与此同时,小野、金贸等一些迪厅也开始兴起,这些地方很快成了年轻人时尚潮玩的聚集地,并很快火了起来。
  “相较于室外场地,这些地方设施更高档,消费也更高。”晓莉说,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网络的时代,也许只是简单的一瓶汽水、一段音乐再加上在场上滑一圈,出一身汗也会感受到与当下同样的快乐与幸福。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