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姝媛/文 孙岩/摄
4月中旬,60岁的张永海收拾好行李,背着画笔,从吉林老家来到哈尔滨,在友谊路租了一个小房,准备开始长达五个月的中央大街画师生活。
张永海是中央大街肖像画廊团队里的一名画师。这支队伍目前有24人,工作时长随着游客数量而定,一般从每天下午三点开始,直至午夜结束。画师们的皮肤由于常年暴露在户外而变得黝黑;他们的坐椅旁都有一个大手提包,里面装着折叠伞、棉袄、电瓶灯、水壶和干粮;他们的双手看起来总是很粗糙,指甲缝布满了常年作画残留下来的铅笔屑。
27年来,中央大街画师摊位前一幅幅传神的自画像和名人肖像引人驻足赞叹。这幅场景也成为百年老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奔赴
百年老街艺术氛围“无可比拟”
外地画师来哈租房子创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张永海披上马甲、打开工具箱,点亮画架旁的三盏小射灯。
刘德华、贝克汉姆、周杰伦……A4纸塑封的明星素描像上下两排平铺在地上。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制画架支立在两排画像中间。画架后面是一把铺了厚坐垫的折叠椅;另一把套了座套的折叠椅则正对着画架,摆放在下排画像旁。一幅A3纸大小的彩色正面大头肖像画固定在画架上。一个晚上,张永海画了四幅肖像画。
张永海是中央大街肖像画廊唯一一位外地画师。他从10岁开始画画,五十年来从未间断过。他在吉林市和三亚市都有自己的画室,多年来已经有稳定的客源。近两年,他还请了专业团队在新媒体平台宣传他的作品,在圈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中央大街,我画的肖像画最多卖70元。在工作室里,我的画都是按尺卖,山水画一般能卖5000元左右。”在张永海看来,之所以千里迢迢来哈尔滨做老街画师,是因为“中央大街的绘画氛围是无可比拟的,全国再没有一个城市有这样规模的街头绘画团队。作为一名专业画师,能在百年老街创作,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街头画像不同于画室的专业创作,一般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搞定一幅肖像画,因为时间久了,路人当模特会不太舒服。”张永海说,如何在众目睽睽下画人物肖像,过“心理关”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来嘛,创作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露天摆摊画人像肯定有人围观,画的时候还得假装听不见那些来自背后围观群众‘像’或‘不像’的议论。”他说,即便已经有了数十年的画龄,刚开始在街头作画时也特别紧张,手都哆嗦。但经过在中央大街7年的历练,张永海即时创作人物肖像的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围观的人越多,创作越有积极性。”
融合
资历最老画师夏季作画冬季雕冰
始终与哈尔滨文旅事业高度相融
“画得还真挺像!”一位来自山东潍坊的女孩在画师赵洪卫自画像前驻足轻叹。
“来,画一张吧!”坐在画架后面的老赵微笑着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十五到二十分钟就能画完。”游客笑了笑,欣然在他对面坐下。
“好,看我手。脸再稍微往右侧一点儿。好,保持住,别动……”
借着昏黄的灯光,老赵上下打量游客一番后,从破旧的铅笔盒里取出一支2B铅笔,在刚刚夹好的白纸上开始了创作。由浅入深,细腻勾勒,很快,一幅俏皮可爱的肖像画跃然纸上。
赵洪卫是老街画师中资历最老的一位,也是公认的“大手”。1999年,中央大街刚刚出现现场绘制肖像的街头画师,从小学习绘画的赵洪卫就加入进来了。
“除了要忍受风吹日晒雨淋和夜晚松花江畔袭来的阵阵寒风,哈尔滨冬天最高零下十几度的气候条件也决定了街头艺术画廊始于“五一”止于“十一”的短暂性和季节性。”赵洪卫说,在不作画的日子里,他又化身为冰(雪)雕师,为本地和外地的冰雪旅游文化节赶制参会作品。他说自己的职业不仅与艺术有关,还与哈尔滨市旅游产业息息相关——夏天为打造“冰城夏都”城市品牌增添艺术气息;冬天为国际冰雪节而忙碌。
坚守
考试上岗、持续“充电”、管理严格
团队一年创作3万余张作品
老街画师中另外一位“老资历”——今年63岁的董德相在中央大街画了20多年,他也是中央大街肖像画廊的队长。
“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坚守27年,成为百年老街一景,与政府的支持、严格的管理,以及画师队伍团结一致密不可分。”董德相介绍说,1997年6月1日,全长1450米的中央大街步行街正式开放,成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当时,为游客现场绘制肖像的街头画师已经出现,但尚未形成规模。慢慢地,这些街头画师被整合起来,成立中央大街肖像画廊,20位绘画爱好者通过考试成为老街画师。这些画师中,有毕业于鲁美、哈师大美术学院等院校的专业画家,也有农民、工人等业余画师。画廊成立后,主管单位中央大街管委会不收取一分管理费,还免费提供桌椅设施以及统一服装等。
“我们对画廊的管理也十分严格。”董德相说,为与中央大街整体环境相协调,24个画师的桌椅必须对齐,不能高声揽客。每位画师只能对走到自己对面椅子前的顾客进行宣传;不议价、不违价;顾客不满意,不收费。“我们的画师都以老街画师这个职业为荣,遵守规则,多年来几乎没有投诉。”
中央大街肖像画廊对画师的技术也有严格的要求。“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一幅逼真的肖像画作,对于大多数画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董德相说,冬天休息时,要求每一名画师都要给自己“充电”,要不断地提升绘画能力。
“中央大街画师团队一年至少创作3万余张作品。”董德相不无骄傲地说,在普及艺术的过程中,街头画家功不可没。街头画廊的出现提高了大众的艺术感和审美力,拉近了艺术与百姓的距离。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同行是冤家”这一俗语到了老街这里却变成了“英雄惜英雄”。在天气不好或者游客较少的日子里,我们或切磋绘画技艺,或打牌聊天消磨时光。
见证
时代变迁,市民骨子里的浪漫没有变
“农民画师”化身“尔滨”宣传员
在24位老街画师中,“非科班”的周洪胜是农民出身,通过刻苦学习和经验积累,他拥有了大批“回头客”:客人中有从七八岁开始,每年找他来画一张,如今已为人父母的市民;还有画过一次后,年年约画的游客。在老街作画的19年中,周洪胜见证了哈尔滨城市变迁和市民精神面貌的变化。
“在数码相机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与街头画师面对面十几分钟就能拥有自己的肖像画,这一颇具‘复古’意味、与摄影风格相近的艺术创意引起了市民和游客的极大兴趣。”周洪胜回忆说,“当年画肖像画的主要是本地市民,他们洋气、时尚、艺术范十足,喜欢肖像画这样的艺术作品。时代变迁,城市越来越散发出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市民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但骨子里的浪漫基因始终没有变。”周洪胜告诉记者,哈尔滨城市的艺术氛围和市民的浪漫情怀,也深深地感染着外地游客。随着哈尔滨旅游爆火,中央大街游客量骤增,他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仿佛画一幅肖像画才能配上咱‘尔滨’的艺术格调”。
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打交道的周洪胜还有一个身份——哈尔滨旅游攻略讲解员:“中央大街有保护建筑65栋,街区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等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周洪胜对中央大街历史保护建筑、友谊路街名的来历、松花江、太阳岛、极地馆等旅游景点的历史和典故如数家珍、信手拈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旺,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有责任宣传好哈尔滨,让更多人了解它、爱上它。”
传承
90后画师女承父业
用画笔让人感受被关注、被记录的温暖
画廊队伍里最年轻的画师周爽是一名90后,也是周洪胜的女儿。今年,在父亲的鼓励下,周爽参加并通过了考试,正式成为一名老街画师。
周爽从小喜欢绘画,大学考入吉林省一所美术专业学校。“毕业后我就去了北京,在一家企业做动画设计。”2021年,回到哈尔滨的周爽又在一个美术工作室做手绘,这份工作也没有燃起她心中的火苗。
周洪胜看出了女儿的心思,鼓励她参加考试,加入到中央大街肖像画廊队伍里。今年5月,周爽以扎实的画功、细腻的笔触,通过了考试。“虽然从小学习美术,但还是第一次在街头现场作画。”周爽上岗第一天起,就忐忑不安:“画师里我最年轻,容易让游客有一种不信任感,觉得我画龄短,技术不行。”然而渐渐地,随和的周爽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孩子觉得我很有亲和力,我也愿意和小朋友互动,他们都爱让我画,尤其很腼腆的小女孩。家长也会尊重孩子的意见。”暑期旅游高峰,周爽每天能画七八幅画,其中儿童肖像画能占一大半。
“画笔有一种无声的力量,能够让被画者感到被关注、被理解、被记录。”在老街画画的两个月里,一种久违的职业满足感从周爽的内心油然而生。“我是在用真心给市民游客画画,不是冷冰冰的记录,而是有温度的表达,承载了我们对游客千言万语的情感与态度。”周爽画的人物肖像“又像又美”,是写实与写意的艺术结合。
在采访时,周爽给记者看了一条游客发来的信息:谢谢你画了最美的我们,你们又何尝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