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父亲的提前量
  父亲母亲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导我:“提前量是对时间的有效管理,是从容面对的淡定,是成功到达彼岸的桥梁。干什么事儿都要留足时间准备。”凡事有个提前量,是父亲的行事风格。
  1981年,我12岁。那年暑假,父亲在离家40公里的学校忙于校舍维修管理,无法回家带我到他那儿过暑假,于是就托同事带我去。若去父亲的学校,我得步行4公里到公社,先与父亲的同事汇合,再乘坐每天只有一班的公共汽车。为此,父亲在我出发的前一天特地打电话到村大队,让接线员转告母亲,督促我一定要早点儿动身,这样才能留有余地,不错过班车。
  第二天早上,闹钟没响我就醒了,因为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我提前半小时就出发了。途中有座断桥挡住了我的去路,只能从别的村子迂回而过。这让我多走了大概20分钟的路程,心急如焚的我一路狂奔,半刻也没有逗留。当我满头大汗地赶到公共汽车站时,父亲的同事正焦急地看手表。那一次,是我第一次体验到提前量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目睹父亲的提前量:出差,父亲至少提前20分钟启程;请邻居来我家帮忙干活,父亲早早就起来为邻居准备早餐;去亲友家赴约,父亲总是在约定的时间之前到达。父亲常说:“预留一定的提前量,不仅为自己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父亲的提前量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
  我在技校学习时,与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参加学校举办的知识竞赛。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通过相互提问,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牢记在心。但是,大家临场经验不足,对抢答环节心怀忐忑。那一刻,我想到了父亲的提前量,建议提前两个小时到达比赛场地熟悉环境,并逐一进行抢答预演。这一建议得到了团队的肯定。竞赛时,我们保持冷静,从容地回答问题,取得了领先的名次。我又一次尝到提前量带来的甜头。
  我到供电公司工作后,把“凡事有个提前量”当成座右铭,每天都要提前10分钟到岗。去见客户,我也总是在约定的时间前到达。有一次,我和同事前往客户处进行工作检查,提前20分钟到达,由此意外发现了一处用电安全隐患。我们当即进行相应处理,确保了客户用电安全。
  如今,提前量依然贯穿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乘飞机,我提前两小时启程;预约就诊,我提前一小时出发;与朋友约会,我提前一刻钟到达;参加读书会,我第一个到达现场……
  提前量体现的是自律的人生态度,让我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变得井然有序。感谢父亲,感谢他给我上了这宝贵的一课。
  □王阿丽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