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产学研”融合育出新品种,衍生出果酱、面包、冰淇淋
国内首创红甜菜食品年底端上餐桌

  黑大团队生产出的红甜菜面粉。
  □实习生 王珊珊
  本报记者 王越 文/摄
  金秋九月,在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甜菜育种试验田里,拖拉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工夫,夹杂着泥土香气的红甜菜在田地里被挖出来。望着眼前丰收的场景,黑龙江大学甜菜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副研究员谭文勃脸上写满了笑意。“这些新鲜的红甜菜经过塑封后,将运往工厂进行加工,生产出红甜菜面粉、红甜菜饮品等功能性食品。用不了多久,我们的餐桌上就会出现这些红甜菜食物。”
  黑大种质中期库规模
  位列全球第三、亚洲第一
  记者在黑龙江大学农学楼一楼的甜菜种质资源实验室里看到,各种高科技设备让人目不暇接,团队成员们正忙着做育种材料的基因检测。“这是甜菜的色素提取,这个过程很复杂,需要将甜菜冻干后粉碎加入溶剂,用树脂吸附后再进行洗脱、干燥,得到红色素。”谭文勃拿起一支装有红色液体的试管向记者介绍道。
  在发芽检测实验室里,嫩绿的种苗“躺”在整齐排列的苗盘中,身穿白大褂的黑龙江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倪渊嵘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种苗的变化,同时他将数据及时记录在册。“这是新培育出的一批种苗,需要观察它们的性状变化,看哪一株更符合下一步的实验所需。”倪渊嵘说。
  谭文勃告诉记者,种质资源要经过基因分析、精准鉴定等一系列实验,再选育优良品种进行监测。随后,谭文勃带记者来到位于地下室的黑龙江大学国家甜菜种质中期库,这里承担着甜菜种质资源繁种更新、种子活力监测等重要任务。据了解,目前,国家甜菜种质中期库保存全球24个国家的1728份种质资源,种质规模位列全球第三、亚洲第一。
  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红甜菜品种填补国内空白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黑龙江大学甜菜研究团队就成立了,几十年如一日,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致力于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为了解决长期以来甜菜种子主要依靠进口的问题,研发团队以黑龙江大学国家甜菜种质中期库为基础,通过科技创新,自主培育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甜菜品种,打破国外垄断,育成自主品种。
  随着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研发团队将视线投向了位列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13个最具食用价值蔬菜之一的红甜菜。“红甜菜起源于欧洲,是一种药食同源作物。”谭文勃向记者介绍说,这种蔬菜本身富含甜菜红素、甜菜碱、叶酸、铁,钾、镁、钠、钙、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被誉为“生命之根”。经过多年攻关,目前团队研发的3个红甜菜品种正在参加测试。“预计到2025年,我们就会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了,这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谭文勃说。
  面包、饼干、冰淇淋
  红甜菜食品将端上餐桌
  谭文勃说,团队将农业与生物科技相结合,利用红甜菜中富含的甜菜红素,将其提取纯化,生产出高纯度、高质量并可长效存储的甜菜红素产品。
  2020年,团队充分利用甜菜红素抗氧化等特性,将其添加到食品及保健产品等相关产品中进行生产,其所含有的植物蛋白和补血功能可以弥补现有市场对于素食产品的空缺,该项目荣获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现在已经生产出的红甜菜面粉,在原有优质河套小麦基础上,具有预防高血压、贫血、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销售团队负责人徐壮老师告诉记者,创新性生产出来的红甜菜果酱、面包、饼干、冰淇淋、红甜菜面粉等一系列产品,均为国内首创。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些用科研团队汗水与智慧浇灌出“甜蜜”的果实就会端上大众餐桌。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