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开足马力生产。 “尔滨&波司登”羽绒服。 □本报记者 梁可心 文/摄
8月20日落地平房区,经过68天生产筹备、招工培训等工作,10月28日13时,波司登(哈尔滨)产业基地首件“尔滨&波司登”品牌羽绒服“温暖”上新。目前工厂170多名工人全部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生产加工中,为11月9日全面上市开足马力。哈尔滨羽绒服装智能制造工厂规划年产能达到30余万件,11月9日起可在波司登全国门店购买到哈尔滨工厂生产的“尔滨&波司登”品牌高科技极寒系列羽绒服。
揭秘“尔滨&波司登”
“智”造背后的高科技
记者从羽绒服装智能制造工厂了解到,“尔滨&波司登”羽绒服每件成衣由115片裁片、经过158道工序加工而成。从工厂一楼的自动裁剪机,到二楼的自动模板机,再到三楼的全流程智能吊挂系统,“尔滨&波司登”品牌羽绒服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均实现了高端智能化和自动化。
羽绒服装智能制造工厂负责人吕晓静揭秘了“尔滨&波司登”“智”造背后的高科技。智能模板缝制机通过数字化软件系统控制,可实现衣片的自动缝制。这些“机器人裁缝”不仅效率高,而且品质标准统一,确保了“尔滨&波司登”产品的精致和美观。自动充绒机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羽绒的自动充填,充绒过程精准到0.01克,避免了人工操作的误差和浪费。同时,超声波封口技术确保了羽绒不会跑绒,提高了产品的保暖性能。智造工厂还接入了波司登集团自主研发的服装行业工业互联网GiMS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共享供应链智慧管理平台,打通与销售端的数据壁垒,担当质量追溯、个性化定制以及供应链协同创新任务。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实现7天至14天快速生产交货。
融汇多项行业
首创生产工艺
据了解,哈尔滨波司登工厂坚持差异化竞争,引入行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专注生产具有地域特色的羽绒服产品,比如针对极寒天气的特殊款式,使得“尔滨&波司登”产品更加注重保暖性、防风性和舒适性,能更好地满足高寒地区消费者的特殊需求。
据波司登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尔滨&波司登”系列产品的开发采用多项行业领先的创新科技,打造了动态保暖透气防风科技体系。比如,应用行业首创的超声波热压科技工艺,相比传统的缝线或压胶工艺,其防风、防跑绒和锁温效果更佳,使得“尔滨&波司登”羽绒服在极端寒冷环境下也能保持出色的保暖性能;动态保暖透气防风科技体系则根据哈尔滨的气候特性设计定制,基于上一代防风效果提升40%,保暖性能提升10%,能够抵御8级大风及-50℃的严寒,并且整体重量可以做到2050克以内,使得穿着者在寒冷天气中也能保持舒适。
独特创意设计
引领国潮城市新风
创意设计是产品创新的重要源泉。据介绍,“尔滨&波司登”品牌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年轻人的审美偏好和穿着需求,通过采用时尚元素和创新科技,打造了一系列符合年轻人喜好的羽绒服产品。
记者在工厂看到,“尔滨&波司登”羽绒服不仅具有出色的保暖性能,还具备时尚的外观和舒适的穿着体验。在设计上,将波司登经典的“冰裂纹花版”与哈尔滨的城市路网图进行融合,形成了独有的花型纹样,不仅体现了波司登品牌的传统特色,还巧妙地将哈尔滨的城市风貌融入其中,使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在标识设计上,“尔滨&波司登”羽绒服将松花江元素、黑龙江地形图等与波司登经典产品标志进行融合,打造了专属的标识体系。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产品的辨识度,还使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感受到哈尔滨的独特魅力。“尔滨&波司登”品牌羽绒服上市后,必将引领今冬市场潮流,带动羽绒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寻求校企合作
打造硬核中国品牌
波司登一直重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落户哈尔滨市平房区后,波司登与本地高校的合作也成为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力量。
在哈尔滨工厂启用前的8月19日,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理事长、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率领波司登科研团队代表参访哈尔滨工业大学,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
高德康说,哈工大科研、人才优势显著,与波司登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未来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具有广阔前景。期待未来双方能共同研发新的羽绒服技术和材料,以更硬核的创新技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共同推动羽绒服装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