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宇与微电影《于此停流》剧组合影留念。 高文宇带领文保爱好者在南岗国际饭店附近走访参观。 高文宇对发现的老井盖进行拓印。 高文宇带领文保爱好者探险老建筑。 □本报记者 万佳 文/摄
在哈尔滨,有一群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上到耄耋老人,下到青春少年,只因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这个老建筑修复用的是鱼鳞铁,真是用心了。”“伊维尔教堂附属孤儿院正在装修呢,过一阵子就能开放了。”“从哈尔滨留存的老井盖上就能看出哈尔滨各个时期不同的历史文化印记。”……他们就是哈尔滨的业余文物保护志愿者,正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这座历史名城上的一砖一瓦。
“老街余韵”里
有哈尔滨百座老建筑视频
近期,一部由哈尔滨文保志愿者个人投资拍摄的微电影《丁香树下》正在拍摄,还有《于此停流》正在进行后期制作。稍早时候,反映哈尔滨谍战题材的微电影《热冰》在乐松广场和哔哩哔哩网站上同步开播。这些影片的联合制片人,就是哈尔滨文保志愿者高文宇。他从2020年开始自费拍视频、微电影,组织老建筑探险游。如今他已成为哈尔滨业余文保爱好者群体的骨干。
高文宇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2020年起,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走访老建筑,寻找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因为我从小对哈尔滨文史很感兴趣,但是许多老建筑在文献资料上语焉不详,我就想自己去寻找答案。”高文宇每走一个地方,会用照片的形式把资料留下来。2022年,在微信上推出了“老街余韵”这个公众号,把拍的照片、视频和搜集到的资料发布到上面,与更多热爱哈尔滨的文史热爱者分享。
“大家好,我是热爱历史的哈尔滨人小高。”今年6月,高文宇策划推出的《哈尔滨的100座老建筑》系列视频在“老街余韵”公众号上推出。在每集1分多钟的视频里,高文宇通过无人机、固定机位、内部走访等方式将老建筑里里外外拍摄全面,并向大家介绍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建筑爱好者关注,高文宇还组建了“哈尔滨远东历史文化研究”群。“这里面既有文史爱好者,也有文史专家,如今已经有200多人了。”高文宇说,我会在群里不定期发布老建筑保护的活动公告,组织本地和外地感兴趣的朋友参加,在走的过程中给他们讲建筑中发生的故事,年轻人听到之后都觉得很有趣、长知识,拍下来发到网上,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老建筑保护。
除此之外,高文宇还筹资拍摄反映哈尔滨历史的微电影。作为联合制片人,他侧重在微电影中以老建筑为背景,还原老哈尔滨历史。“谍战片、民国片、现代片我都拍摄过。目前已经拍摄四部微电影,还有20多集短剧。”高文宇说,一部电影投资在5000元到10000元左右。
带领年轻人
走进老建筑里探险
许多人在网上看到高文宇发布的视频后对哈尔滨的欧陆风情建筑很感兴趣,纷纷留言。“他们的留言启发了我,我可以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老建筑的故事讲给他们听。”高文宇先后组织了几批人去哈尔滨周边近百个建筑进行实地踏访,很多人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些地方居然有那么多历史埋在里面。
在一次老建筑走访活动中,来到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旧址和龙门大厦。“龙门大厦始建于1901年……”高文宇说,百年过去了,当年的铜转门依然在旋转,它在无声地向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在吉林街52号的捷克斯洛伐克领事馆的旧址,我曾经带领一群年轻人走进去探险过。”高文宇说,像这些地方都是大众可以进入的,有一些不对外的建筑,我会提前跟管理方沟通。这里算是近几年比较火的老建筑,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房顶上有一片浮雕,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神杖,它是代表权力的象征,这个图案代表了在这里办公或居住的主人具有一定权力。我会用我的视角带领年轻人回到那个年代。
哈尔滨的一砖一瓦都留有百年历史的痕迹。“邮政街上的井盖中间是俄文叠加,那是中东铁路的标志。”高文宇说,还有一些伪满洲国时期留下的井盖造型和文字也不一样。有扇面圆环造型的,有星星太阳造型的,还有菱形格的;有的在井盖中央写着“下水”,有的写着“公用”。
中央大街松浦洋行的紫红色穹顶、哈尔滨火车站鹅蛋型的窗饰、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演奏的钢琴音乐、德国汉堡佛奥肯瑞德制造的红色摩电车……“这些才是哈尔滨的真面貌,所有的一切都值得珍视。我们保护老建筑,其实就是保护建筑背后所承载的那段历史。”高文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