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走进黑龙江财经学院开启金融之旅
哈报小记者探秘“钱”世今生

  哈尔滨日报小记者走进黑龙江财经学院。  
  □实习生 王珊珊 杜卓轩 汤灿 本报记者 赵琳 文/摄
  欣赏中国历代珍贵钱币文物、在红色财经之路的模拟场景里徜徉,听大学金融教授现场讲授货币知识、感受实践点钞等职业体验……2日、3日,近300名哈尔滨日报小记者走进黑龙江财经学院探秘“钱”世今生,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之旅。
  小钱币大文化
  是传承也是激励
  活动当天,身穿红马甲的哈报小记者们,手拿采访本和笔,满怀期待地来到黑龙江财经学院。“原来钱是这么来的?”在黑龙江省首家民办高校钱币专题博物馆内,讲解员从实物藏品、经济人物、展板陈列、阶段小结四条展线,为小记者们融合呈现了中国四千年货币发展历史。据介绍,馆内的全部实物藏品均来自校内捐赠,其中于长福校长将个人30余年的3000余件藏品全部无偿捐赠给货币文化博物馆。
  “古代人是如何制作钱币的?”“唐代的一枚开元通宝能买多少肉?”“别人捡到了我的支票可以随便用吗?”……参观期间,小记者们不断提出疑问,与在场的同伴、老师交流探讨。
  在志愿者讲解员的带领下,哈报小记者们近距离欣赏中国历代珍贵的钱币文物,从古代的铜钱到现代的纸币,通过对每一枚钱币的文字、图案以及背后的故事了解,深刻感受中国古代钱币的魅力。透过钱币窥见历史波澜的一角、听见时代铿锵有力的声响,小钱币大文化,是传承,也是激励。
  与几代财经人
  “隔空”追忆红色财经之路
  “这艘大船是做什么的?”“这是计算器吗?好特别!”……在红色财经之路博物馆内,小记者们看到了第一套人民币样币等物品。
  志愿者讲解员以党的百年征程为脉络,以重大财经事件为主线,为小记者们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在财经领域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重整河山,改天换地的革命奋斗史,以及党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
  在参观现场,哈报小记者们“隔空”与几代财经人共同追忆红色财经之路。“随着网络快捷支付的普及,大家在生活中越来越少接触纸币。通过今天的参观和学习,不仅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让孩子深刻地认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非常有意义。而且,现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们周到细致的服务,让我们家长很感动!”家长李女士说。
  听金融教授
  讲金融启蒙课
  从贝壳币到贵重金属再到纸币,货币发生了怎样变化?活动现场,黑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郭强教授以“中国货币发展史”主题,用一张张有趣的图片、一段段生动的视频,深入浅出地为小记者们科普了金融基础知识,并引导其树立科学正确的金融理财观。课堂上,小记者们一边认真听讲仔细记录,一边积极参与互动,现场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当天,小记者们还在“龙财银行”在管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协助下,现场体验人民币点钞和负责全行公司金融业务营销、客户管理和服务管理、组织开展公司客户贷款业务,负责协调行内相关资源,为公司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金融家”行业体验,感受到金融科技带来的智慧生活。

20241104075608-微信截图_20241104075547.png

扫码咨询相关信息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