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新区风华学校八年级 李恒
家乡,自哈尔滨北去,沿着高速公路一路前行,你大抵会到达那儿。
冬天,大雪没平山丘,北风呼啸而过。这个小村庄离城市很远,冬日的蔬菜采买十分困难。在我幼时的记忆中,常常能看到村里的水泥路上,一位手持长鞭,赶着两匹高头大马,大声吆喝的老人,哪怕是大年初一。
老人头上戴着早已破烂不堪的狗皮帽子,肥大的军大衣紧裹干瘦的上身。他慵懒地躺在马车上,墨绿的棉被遮在一车蔬菜上以防冻坏。我同家人出来买菜,他喊了声号子,一拉缰绳,那两匹马便听话地停下了脚步。许是天太冷了吧,就连马也不停地跺脚。
我很少能见到马,极为好奇,便蹲了下来观察。棉被掀开,极为新鲜的绿叶菜在其中,与周围光秃的树干极为违和。原来,那和老人军大衣一个颜色的棉被之下,掩着的是春天。
家人一边挑着菜,一边同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老人家中子女孝顺,劝了老人多次,但老人却从未停下。每年都会种很多菜,留着等到冬天再卖出去。
许多年后,那位卖菜的老人已是古稀之年,已然很久不卖菜了。许多年后,命运那双牢固无比的双手终于松动,水从指间溜走。可我永远会记得光阴长河之水,冲击界宇之崖。老人曾乘马车踏浪而来,激起涟漪与石崖碰撞。我看到了赶春的激荡,那是一位老者的守护欲望。
狂风大作,棉被被掀开一角,里边悄然出现一处静谧的花园,低矮的栅栏外是凛冽的风雪,栅栏内,一位位老者躺在摇椅上怡然自乐,安然入眠。
不是春天到了,老者才来,而是老者来了,春天,才会到。
教师点评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家乡的记忆,通过一位卖菜老人的形象,生动展现了坚韧与温情。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将小村庄的宁静与老人的坚守融为一体,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与希望。哈新区风华学校教师 黄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