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男子频繁采耳 挖到耳朵“发霉”
医生:耳耵聍含抗菌物质,过分清理会使病菌趁虚而入

  本报讯(记者 刘菊)很多人都喜欢挖耳朵,尤其是将耳部耵聍挖出来时,都会有一种舒服感,因此近年来采耳行业也流行起来。但专家却提醒,挖耳只是一时的舒服,要警惕背后暗藏的风险。
  “从小我就喜欢挖耳朵,我妈说我小时候如果闹着不睡觉,拿挖耳勺给我挖挖耳朵我立刻就能睡过去。”小赵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到外面进行了采耳“一条龙”服务,又解压、又舒服,可回家后不久,他就发现耳朵非常痒,还流出脓液样的液体。上网一查,小赵自认为是中耳炎,就去买了点消炎药,但上了药后不仅没见缓解,反倒越来越严重,他便赶紧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
  经过耳内镜检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周彬发现他耳道内已经有白色的真菌团块,诊断他为外耳道真菌感染。周彬介绍,耳道深端就像死胡同似的,不通气,再进点水,便可能成为真菌最喜欢的阴暗、潮湿的环境。虽然耳科专家经常提倡大家不要频繁采耳,但仍是有一些市民抱有侥幸心理,科室几乎每天都能接收到5至8例因采耳不当出现感染的患者。
  真菌性外耳道感染的误区
  ■误诊误治。因为外耳道真菌感染的症状是耳朵痒、流水,这种真菌分泌的粘稠分泌物容易被误认为是脓液,患者看到症状后不到正规医院就诊,反而上网自诊,自认为患了中耳炎,自行使用抗菌素等消炎药,而消炎药使用不当,反倒有可能继发真菌感染,使症状越来越重。
  ■频繁挖耳。耳耵聍含有一些抗菌物质,能帮耳朵消毒杀菌,且能屏蔽一些耳道异物和吸附一些噪音等,是保护耳朵的物质。一些市民总想挖干净,或者耳道有点痒,就频繁挖耳朵。这样做确实会让人心理觉得舒服,但耳道皮肤非常薄,容易被损伤,使真菌趁虚而入。
  ■不当采耳。近年来不少市民喜欢去采耳店,但去之前很少对这家店的消毒环境、操作人员资质有过了解。过度采耳也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出现交叉感染。
  医生提醒
  真菌感染灶一般较深,市民自己上药是够不到的,只有正规医院的内耳镜能到耳朵深部,清除脏东西,露出真菌感染面,进行对症治疗,不会产生副损伤。真菌感染一旦严重,可能会侵蚀鼓膜,甚至造成穿孔或长小肉芽,那时不仅影响听力,治疗难度上升、周期变长,还可能涉及手术治疗。因此耳科疾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不要把小病拖大。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