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7岁娃变“移动表情包”?原是得了抽动症
医生:情绪紧张时会加剧抽动,大多数成年可自愈

  □本报记者 徐日明
  7岁男孩强强(化名)频繁被找家长,理由太多了:上课总出怪声、眨眼睛,甚至对老师做鬼脸。“你就不能忍着点?”随着妈妈的指责,强强抽动得更厉害了。专家表示,这是儿童抽动症的症状,发病率大约为千分之二,患儿男孩居多,是女孩的5倍。“不仅仅是被批评的时候,紧张、害怕、担心的时候都会发生,家长应引起格外重视。”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王春雨说。
  7岁的“表情包”上课做鬼脸
  医生:“这事真怪不着孩子”
  “‘节目’太多了,眨眼睛、做鬼脸、耸鼻子……好不容易不做表情包了,又开始出怪声儿。”当说到儿子的时候,强强的妈妈满脸愁容。说他有病吧,他还不是总这样,在外面踢球跳绳的时候完全不是这样;高兴开心的时候,嗓子也没有什么怪声儿。为此,强强没少挨大人的说。“这一次可好了,在课堂上就出怪声,被老师说了一句,怪声更大了。”强强妈赶到学校后数落了儿子几句,就眼见着儿子发出了更大的怪声,肩膀也抽动起来。于是她带着儿子来到医院检查,耳鼻喉科、呼吸科和眼科都看了,却没查出毛病,最后在神经内科确诊为抽动障碍。
  “在外面玩的时候抽动症为什么不会发作?”对此,王春雨表示,一部分患者的症状会因环境或情绪因素暂时缓解,如情绪轻松、参加体育运动时,但在情绪紧张时会抽动得更严重。强强运动的时候分散了注意力,让他心情舒畅,消除了紧张情绪,症状就减轻,而被批评后抽动就加剧了。王春雨医生表示,抽动障碍一般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头部、颈肩及躯干以及四肢的肌肉不自主的快速收缩运动;另一种叫发声性抽动,主要表现为口鼻、咽喉以及呼吸肌群收缩,通过鼻腔、口腔和咽喉部的气流而发出哼哼的声音,这种声音不是孩子有意发出来的,而是一种症状。
  越说孩子抽动越厉害
  医生:不要“提醒”他
  “你就不能忍着点?”“你眼睛不要再眨了,我看着烦”……诸如此类的说法对于患有此病的患儿来说是一种“扳机点”,在听到了这样的话之后,绝大多数患儿都会抽动得更厉害。对于患儿来说,诱发抽动的原因是多样的,考试、批评、劳累、感冒……有的孩子甚至在打游戏时就突然开始抽动了,而家长、老师或是小伙伴们一些不耐烦的话,会使得患儿的症状加剧。
  专家表示,能够减轻或抑制抽动的方法有三种:让孩子专注地干一件事儿时患儿的症状可以减轻;让孩子身心放松,多参加体育运动,有效地分散他的注意力;保持孩子情绪稳定,不要有大起伏,这样也可以减轻症状。
  记者了解到,患有抽动障碍及抽动症的患儿并不罕见,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二至三,其中5岁至12岁儿童的发病率略大于5岁以下,男孩患儿多于女孩,比例大约为5:1。专家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部发育的完善,近半数患儿18岁以后可以完全缓解,能像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只有少部分会一直迁延到成年或者终身患病。专家表示,该症或与遗传基因有一定关系。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