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佑教授 □徐旭 郑冠鹏 实习生 许文庆 本报记者 刘菊
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至2017年期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8.81/10万,与南方各地相比,我省的结直肠癌患病情况一直处于高位状态;同时从年龄结构上看,黑龙江人群平均年龄在55岁之后罹患结直肠癌的增长速度加快,在80岁组达到峰值。为帮助市民正确认识结直肠癌,记者联系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教授刘天佑,就市民关心的结直肠癌问题进行解答。
运动少、不健康饮食
均是肠癌“罪魁祸首”
是什么原因导致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如此之高?刘天佑教授分析指出,除了与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如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家族遗传等诱因密切相关外,日常体力劳动不足、不爱运动、不健康饮食等,也是造成黑龙江省结直肠癌高发的原因。
刘天佑教授指出,北方地区无霜期短,冬季漫长寒冷,人们大量食用高脂食物增加热量。而包括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制品在内的高脂食品里面,都含有非常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强氧化剂,非常容易诱发肠道粘膜炎症;与此同时,大量摄入高脂食物,无形中促进肝脏分泌出更多的胆汁,这些胆汁经过一系列转换变为胆汁酸,过多的胆汁酸、固醇环均可生成致癌物,给大肠癌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且从饮食中摄取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的危险性就越大。且北方冬季室外温度低,不适宜长时间户外活动,人体肠道蠕动缓慢,排便不畅,进而酿成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各种肠道疾病。
肠癌发病悄无声息
应注意身体信号
刘天佑教授强调,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缺乏典型症状,起病之初常常无声无息,毫无征兆,一旦确诊,大部分病例已进入到中晚期,为下一步手术、放化疗或者生物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可能因为排便习惯骤然被打乱,比如长期便秘的人突然腹泻,或者大便带血,而不得不到医院看医生,之后才发现出了大问题。这是因为患者对自己身体发出的“微弱求救信号”缺乏敏感性,加上不重视体检,不愿意做结直肠内镜检查等,肠癌细胞就会由潜伏状态“伺机而动”。
刘天佑教授介绍,结直肠癌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缓慢、不易察觉,这就需要市民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及时捕捉身体的细微变化和异样,尽早去医院检查。建议市民,当有不明原因的贫血、乏力、发热、消瘦,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部隐痛和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频、腹泻、便秘、排泄不尽;或者粪便性状和往常有区别,如粘液血便、血便或便细等,一定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
刘天佑教授介绍,当怀疑自己患了结直肠癌,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有五种,分别是X线检查;内镜检查;粪便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B超扫描、CT或磁共振检查。
患结直肠癌及时治
更要从源头防范
刘天佑教授表示,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良好,5年生存期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患者可通过新辅助疗法和根治性手术联合方式来延长生存期。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从源头上斩断结直肠癌侵袭的“触角”。刘天佑教授提示,对于肠道疾病,无论轻重,必须及时诊治,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而对肠道息肉特别是多发性息肉,更应早期处理。还要纠正、矫治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排除体内毒素。
对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及有癌症家族史的人需要定期诊查,尤其是林奇综合症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更要警惕。与此同时,还应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糖尿病、肥胖等容易引起结直肠癌发病的诱因。市民在确保体内粗纤维摄入足量的同时,应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咖啡、鱼类、维生素D、阿司匹林、纤维素、叶酸均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刘天佑教授指出,许多三四十岁的白领也常被结直肠癌击倒,他们因忙于工作而饮食无规律、消化道生理节律紊乱、肠道运行不顺畅;更主要的是缺少体育运动。国内外专家强调,运动能将肠癌的危险降低一半,建议市民进行经常性的运动、体力劳动,远离肠癌袭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