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面对“节后空巢” 爸妈不再空落落
  春节刚过,之前的阖家欢聚,转眼变得冷冷清清,有些老人的心一下子变得空落落。心情低落、食欲不振、失眠;感觉无所事事,不自觉地睹物思人;脾气暴躁,总想发脾气;还有很多老人积极面对,不停地找事情做,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对于“节后空巢”,您又是怎样看待和化解的呢?
  近日,一家媒体发起“节后空巢症问卷调查”,吸引了100多位中老年人积极参与。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15份。其中70岁以下40人,70-80岁53人,80岁以上22人。80%以上的受访者正在或曾经经历“节后空巢”状态,50%以上的受访者在节后空巢期经历过失眠、食欲不振。还有很多受访者表示,子女离开家后自己会不停地找事情做,不敢闲下来。
  
  
  
  
  “节后空巢症”是否与年龄成正比,年纪越大越容易中招?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看,这个结论有待商榷。除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低龄老人或许也是“节后空巢症”的重点关注人群。
  问卷调查发起后,61岁的高阿姨称,她只有一个儿子,春节假期一结束,儿子便又到外省工作去了。每到这个时候,高阿姨总会整夜睡不着觉,几分钟就看一次手机,期待儿子能打来一通电话。
  高阿姨的经历并不是个例,接受问卷调查的40位70岁以下老人中,20位老人表示,他们的经历和节后空巢症很类似,“患病”的时间都集中在退休前后。“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感觉人生一下子失去了方向,内心的失落感让我们对子女更加依赖,也更容易患上‘节后空巢症’。”高阿姨为自己做出诊断。
  70-80岁的老年人虽然也经常遭遇节后空巢的烦恼,但这个年龄段的很多老人对此看得比较淡。“我们更有经验,知道如何调节自我。”75岁的葛大伯说。
  子女与父母的互动频率,也会对老人春节后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一周能与子女团聚一次,能让95%以上的老人快速走出负面情绪,甚至少数老人已经开始享受与子女的短暂分离。
  
  
  
  
  老人们该如何调节‘节后空巢’带来的负面情绪呢?
  问卷调查显示,80岁以下老人多会“动一动”,80岁以上老人则多采取相对平静的方式。儿子前脚刚离开家门,徐阿姨就感觉到浑身不自在,她不自觉地把刚打扫过的房子又重新整理了一遍。“孩子一离开家,我和老伴儿就计划着到周围走一走。人上了年纪就容易胡思乱想,我们只能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葛大伯说。
  多找点事情做,是相对年轻、健康的老人普遍采用的应对方法。他们表示,这样能有效分散注意力,适当的运动、做家务、养宠物还能带来愉悦感受。
  看看孩子们的照片,慢慢享用孩子们送的礼物,是88岁的赵大伯每天的“功课”。许多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表示,睹物思人没有什么不好,可以通过物品感受到子女传递的温暖。一些高龄老人还喜欢在家听收音机、看电视、看手机,关注新闻,把聚集在子女身上的注意力转移到新闻事件上。
  □林乐雨
  60岁更渴望被关注
  70岁后适应力较强
  赶走负面情绪
  80岁前后各不相同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