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祝融号“看”清深达80米的火星浅表结构
  利用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回传的数据,我国科研人员又有新发现,相关研究结果26日在《自然》杂志发表。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在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该平原是火星最大的撞击盆地,科学家猜测,这里可能曾是一片古海洋,预示着火星早期可能存在过宜居环境。祝融号搭载的次表层探测雷达在此处展开探测,首次“看”清深达80米的火星浅表结构。
  地质地球所研究员陈凌介绍,该区域地下约10至30米为第一组地层,可能由距今约16亿年以来的短时洪水、长期风化或重复陨石撞击作用形成;地下30至80米为第二组,石块最大粒径可达米级,分布更杂乱,反映了更古老、更大规模的火星表面改造事件,可能与距今35亿年至32亿年的乌托邦平原南部大型洪水活动有关。陈凌表示,本次研究揭示了当前火星浅表精细结构和物理性质特征,提供了火星可能长期存在水活动的观测证据,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与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