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徐海山烈士亲属找到了
徐家后代讲述徐海山参军前后的故事

  五常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与徐清林沟通情况。  
徐清林讲述徐海山参军故事。   
  □本报记者 叶勇
  由于搬家,徐海山烈士家属一直没有找到,寻亲工作暂时受阻。“五常市人口只有七八十万人,大家一起转发消息,一定能找到烈士家属……”一位五常市民打来电话表示,“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为英烈寻找亲人,这不仅是英烈和家属的愿望,更是我们的责任。”
  朋友圈传来好消息
  由于徐家后人从草庙村搬走十几年,小山子镇也没有他们的消息,“为英烈寻亲”暂受阻。为此,一则“为徐海山烈士寻亲”在五常市民的朋友圈转发。
  王慧超是草庙村盛福米业的负责人,种植的五常大米有口皆碑。他和小山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刘亚东是朋友,也是微信好友。看到刘亚东转发了“为徐海山烈士寻亲”的朋友圈后,他也点赞转发。
  “徐海山烈士是我们草庙村人,感觉特别亲,没啥说的,一起找起来……”虽然是土生土长的草庙村人,但43岁的王慧超从没听说过徐海山烈士的名字,更不知道谁是徐家的后人,但他心里却有着一份沉甸甸、血浓于水的家乡人责任。
  “哥,这是我二爷……”4月1日,朋友圈发出不一会儿,王慧超的电话就响了,好兄弟徐进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43岁的徐进在五常市水利部门工作。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听大伯和父亲说过,自己有个二爷爷,是机枪连的,参军后就一直没有回来。
  烈士家属回忆往昔事
  在徐进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徐海山烈士的侄子、正在大庆市儿子家生活的徐清林。82岁的徐老身体非常硬朗,曾经当过教师,谈起话来有条不紊。“刚刚,听老同事和侄子说,叔叔的墓在海南找到了。”徐老有些激动。
  “我是1942年出生的,3岁时,叔叔参军离家。由于自己年龄小,很多往事并不记得,都是听爷爷和父亲说的。”徐清林回忆,“我奶奶走得早,爷爷又当爹又当妈,把大姑、父亲和叔叔三人拉扯大。1945年,政府号召参军,还不满17岁的叔叔,便报名参军了。”
  在常堡乡集训两个月后,徐海山回过一次家,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家,随后就跟随部队南下。1951年、1952年期间,徐清林已经上学,识了一些字。此后,与叔叔的家书,就由他来书写。
  “当时,书信邮到海南岛一个叫‘榆林’的地方,叔叔偶尔也会回信。叔叔虽然上过几天私塾,但书信多数是找人替写的,内容多是互报平安、问候……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叔叔突然不回信了,家里寄出的信,也被‘打’了回来。”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家里人好像明白了什么,虽然很担心,但谁也没敢说破。过年过节,信还是依然写,依然被‘打’回……
  又过了几年,徐清林的爷爷终于熬不过思子之痛。他找到了县民政局和武装部,但得到的答复都是不清楚具体情况。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逢过节,村里慰问军属的秧歌队,也会来到徐家门前扭上一段,然后会留下两把粉条、一条猪肉……”徐老说,当时,爷爷和父亲曾想过将自己和弟弟徐波文过继给叔叔做义子,1969年爷爷去世,这些事也就慢慢放下了。
  “我们要让叔叔‘回家’”
  徐清林说,毕竟是自家人没了音讯,徐家几代人一直都想寻找,但我家生活在农村,经济条件也不好,一直未能成行。
  如今,有了叔叔的消息,徐老几乎一晚上没睡着觉,这是兴奋,更是一份释然!“终于可以告慰爷爷奶奶、父母的在天之灵。”徐老说,自己已经82岁,没想到有生之年,能够圆了这份心愿。有机会,自己一定会到叔叔墓前祭拜,让牺牲了70年的叔叔“回家”。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