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泪目!牺牲多年后,他们有了彩色“照片”
“我为英雄绘彩虹”活动助烈属圆梦

 
  

赵秀兰阿姨翻看丈夫照片。  
  □原野 本报记者 杜菲菲 文/摄
  “感谢大家,让爷爷在牺牲50多年后,有了属于自己的彩色‘照片’……”4月2日,在哈尔滨烈士陵园,烈属王琦用手轻轻触摸着画像中爷爷的脸庞,忍不住啜泣:“这幅画像很珍贵,圆了我们的梦。”
  王琦的爷爷王福祥烈士牺牲于1972年。生前,他留下的唯一照片便是和同事们的一张黑白合影,画质模糊。王琦说,家人都希望爷爷能够有一张清晰的彩色照片。
  清明节前,哈尔滨烈士陵园联合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启动“我为英雄绘彩虹”主题烈士画像送亲人活动,由大学生志愿者为有需要的烈属提供烈士画像定制服务,帮烈属圆梦。
  时光流转,英烈们虽已远去,但人们对他们敬仰和思念却从未停止。大学生们用他们的画笔,让一张张英雄的脸庞跨越时空、愈加清晰。
  致敬英雄
  “让我们记住你的模样”
  4月2日,是交接画像的日子。王琦和父亲王钦英充满期待,早早来到烈士陵园。在简朴庄重的仪式过后,烈士画像被交至烈属手中。“画得非常好,我们非常满意,感谢孩子们的辛苦付出。”年近七旬的王钦英说,父亲受组织派遣出国工作时壮烈牺牲,遗像是从仅有的一张大合照中提取的,“看到烈士陵园发出开展为烈士画像活动的消息,我们第一时间报了名。”
  “在工作中,我们了解到有的烈士并没有留下生前的照片,有的烈士留下的照片并不清晰。为了帮烈属圆梦,我们联合专业志愿团队开展为烈士画像活动,希望以此致敬英雄。”哈尔滨烈士陵园管护中心宣教科负责人原野说,活动首批共为5位烈士进行画像。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辅导员老师王慧说,为烈士画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要准确还原烈士相貌,又要契合家属的情感寄托,为此,学校“我为英雄绘彩虹”服务队成立了由研究生志愿者组成的油画、水彩画专项工作组。每一位志愿者分别与一位烈属进行对接,根据烈属的心愿展开创作。绘画期间,还会有专业老师予以指导,学生们也会与烈属反复沟通,对细节进行修改。
  寄情笔墨
  弘扬不朽精神
  走进烈属赵秀兰阿姨的家,肖福荣烈士的烈士证明书以及照片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当从志愿者手中接过丈夫的画像,她激动地说:“这就是我爱人的形象,你们看,他多帅气……”
  1982年12月16日,担任直升飞机空中机械师的肖福荣在科研试飞时,飞机突发故障,为保护飞机和地面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和两名驾驶员放弃求生的机会,仍然坚持控制飞机,直至壮烈牺牲,生命定格在39岁。
  “我和他谈朋友时,就特别喜欢他穿绿军装的模样。”赵阿姨说,爱人留下的照片均是黑白照,在与志愿者交流时,她特意选择了一张爱人从军时的照片。通过绘画,穿“绿军装”的肖福荣烈士与亲人“相见”。
  一笔一墨,助烈属圆梦,也寄托后辈深情。“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英烈的生平事迹,内心的触动就更加强烈。”参与绘制烈士画像的学生代表肖静说,“我们要铭记英烈们的伟大付出,发挥好专业优势,用手中的画笔讲好英烈故事,弘扬不朽精神。”
  据了解,哈尔滨烈士陵园将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持续开展烈士画像送亲人活动,致敬英烈、关爱烈属。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