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中老年人也有分离性焦虑,甚至比孩子更严重 有的整天黏着儿女,有的甚至还憋出了病
老年人的分离性焦虑也是人之常情

  一说到分离性焦虑,人们常常联想到孩子对所依恋的亲人分离时的不安、焦躁等情绪。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子女离家走上工作岗位,加之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老年人的分离性焦虑的比例正逐年递增。
  不能落单
  儿子一走血压就蹿到200多
  78岁的赵伯伯最近得了一个“怪病”,血压莫名蹿高,高压高达200以上。吃降压药不好使,可儿子一到,血压立即恢复正常。儿子咋比降压药还灵?
  赵伯伯在家就像老小孩,他与老伴儿陈阿姨结婚51载,这些年,一直是陈阿姨负责家中大小事务,照顾赵伯伯的生活起居。虽然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但是夫妻俩在性格上截然相反。陈阿姨性格开朗、喜欢外出,赵伯伯则喜欢宅在家里,哪也不想去。就因为旅游一事,夫妻俩起了好几次争执。
  去欧洲旅行是陈阿姨最大的愿望,赵伯伯既不愿意一起去,又不想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于是想尽办法百般阻挠。4月初,陈阿姨瞒着赵伯伯报了一个去欧洲的旅行团,与几位老友一同启程。
  陈阿姨一走,赵伯伯便有了各种不适。赵伯伯给儿子打电话:“你快过来吧,我喘不上气,高压200多了!”接到老爸的电话,赵先生急急忙忙赶回家。奇怪的是,一看到儿子,赵伯伯的血压就恢复正常了。
  反反复复数次后,赵先生发现只要自己在老爸身边,老爸的血压就正常。几天后,赵先生带老爸去医院做了检查,心内科、神内科一通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后来到了精神科,通过症状,医生给出了答案:从心理学上讲,赵伯伯的情况属于分离性焦虑。医生说,分离性焦虑原本多发于幼儿,表现为与所依恋的亲人分离时不安、焦躁,但老人患分离性焦虑的比例正逐年递增。无奈,赵先生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第二天搬到老爸家陪住。
  忘带手机
  遭遇老妈的“绝命连环call”
  35岁的林女士最近被老妈黏得无可奈何,甚至还演出了“一场绝命连环call”的闹剧。
  林女士的妈妈齐阿姨今年刚满60岁。今年年初,家中的突然变故让齐阿姨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齐阿姨在家里处于强势地位,跟老伴儿打了一辈子,也赢了一辈子。1月初的一天,齐阿姨跟老伴儿再次发生争执,在争吵中老伴儿倒地,这一次他再也没有站起来。林女士赶到的时候,发现老爸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老伴儿的突然去世对齐阿姨打击很大,她变得特别黏女儿。林女士说:“我妈一天能给我打几十个电话。找我通常都没事儿,就是问一下在哪?干啥呢?吃饭没?”几天前,林女士单位有个急事得出差,上飞机前忘了提前跟老妈汇报,这下可急坏了老妈。齐阿姨打了上百个电话,两个小时后仍然无法联系上女儿,她就找出了女儿以前用的一个手机,在手机通讯录里找到女儿的同事、领导的电话,逐一拨通。
  林女士说:“飞机落地开机的那一刻,我感觉手机都快爆炸了!各种短信、微信……直到听到我的声音,她的心才落地。”而这件事,也让林女士成了单位同事们的笑料。
  子女干什么他们都想知道,子女稍不耐烦他们就一脸委屈。患有分离性焦虑的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总是很夸张,就像齐阿姨一样,让子女们感到无可奈何、啼笑皆非。
  换个房子
  老妈要求仨姑娘轮流陪住
  46岁的张女士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张女士的妈妈胡阿姨今年80岁。一年前,胡阿姨的老伴儿因病去世,胡阿姨便开始要求各种陪伴。三个女儿必须轮流值班,否则胡阿姨就会头晕耳鸣、难受不已,到医院还检查不出具体的病症。
  张女士说:“爸爸去世后,妈妈就变得‘不讲理’。起初,她说自己在家害怕,要求换个房子。”姐仨按照老妈的要求租了一套新房子。胡阿姨害怕的问题解决了,但她又强调太寂寞。于是姐仨又给胡阿姨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又出现了新问题——胡阿姨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头晕耳鸣,浑身没劲儿。
  一次,胡阿姨“犯病”被急救车送到医院,姐仨赶到医院后,原本病得不能动的老妈立即来了精神头儿。张女士说:“看到我们后,老妈说哪儿也不难受了!”反反复复几次后,她们发现,老妈没有病,只要三个女儿陪着她,她就啥事都没有。于是,三个女儿设定了值班表,每天晚上去一个人值班陪着老妈。
  心理医生介绍,如果老人自身状况不佳、经济贫困、朋友不多、兴趣较少、情感脆弱,那么其分离性焦虑的反应就重。时间越长恢复越难,而且这些老人很容易出现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心脑血管疾病等症状。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