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毛宁
以爱育人润桃李 业精于勤做匠师
□本报记者 梁潇
从1992年踏上讲台以来,毛宁老师连续31年奋斗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她以德诠释教书的真谛,用爱谱写育人的篇章,引导着一届届学生茁壮成长,影响着身边一个个同行者不断进步。她走过的是一条执着追求、辛勤耕耘之路,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广泛赞誉。
毛宁老师坚守讲台,精心备课,研究学情,多年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的课堂因学生个性张扬而美丽,因教学理念前卫而精彩,在全国、省级、市级赛课中均有获奖。她热爱教育事业,大局意识强,身兼数职却无怨无悔,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曾在学校有困难时教授三个班级的语文课。她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对自己的家庭却往往照顾不到,父亲病危时,她晚上守护在医院,白天又回到课堂。多年的努力工作积劳成疾,却不肯轻易丢一节课。她从不沽名钓誉,耐得住讲台上的寂寞,秉承教育初心,以执着的精神投身于科研课题中,以饱满的热情致力于教育事业中。
她31年在班主任的岗位上用爱播撒希望,以诚对待学生,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职业底线。她在学习、处世、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帮助和指导,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她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手把手地教,晚了还亲自送到家。有一个智力有些问题的女生,父亲身患绝症家中一贫如洗,她把班级捐款和自己的积蓄交到家长手里,挽留住女生没让她辍学。她亲手为拉裤子的学生擦洗粪便,没有一丝嫌弃。在宽容、尊重、赏识的基础上,唤醒、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信、自尊、自强地健康成长。
毛宁老师坚信“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作为教研组长,她带领语文组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练技能,积学养。她带领班主任骨干力量,探索具有萧红中学特色的“伴学互助”班级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体制,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综合发展,努力打造陪伴学生成长的“朋友圈”。她像燃烧的红烛,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了周围,带动热爱教育的同行者一路前行。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校肖迪
砥砺深耕 笃行致远
□本报记者 梁潇
肖迪老师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200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他光荣地接过父亲手中的粉笔,从容地走向了三尺讲台,一站就是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他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不断地摄取知识提高自己,始终关爱着每一名学生。
2017年正值学生高考冲刺的关键时期,他由于疲劳过度,血液感染住院。高烧42度的他被迫离开班级,一名同学悄悄找到了医院:“您还好么,早点回来。”“嗯,明天见。”嘴上依然是那份从容淡定,心中却是无限的幸福,一时间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第二天肖老师悄悄地躲开了医生回到了课堂,为的是那个承诺,为的是心中的安宁。
他告诉他的每一位学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他也希望他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无愧于心。他执着于在教育的路上奔跑,不在乎教师的那份辛劳。“寒窗三载,不限江南笙箫。回黄转绿,留得桃李满园”是他曾经写给学生的祝福。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也严重影响着即将高考的学子们,肖老师带领高三教师团队积极研讨,迅速展开线上教学,不断沟通调整,力争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稳定高效的课堂环境。此后每当疫情再次来袭时,他都会第一时间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那些已经进入大学的孩子们总会在远方叮嘱一声“老师你要注意身体”,他总是云淡风轻地回复着没事放心,但心里却是暖暖的。看着班级里学生们努力拼搏汗流浃背的样子,摸着兜里孩子们怕他低糖悄悄塞给他的巧克力,什么疲惫,什么病痛都不那么重要了,风里雨里我们一起。
有人问肖迪老师:你为什么要当老师?他回答说:为了教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学生。朴实的回答里藏着他那颗坚定信念的心,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着做好人,教学生做好人,做有信念的人。他时常告诫学生,善良诚实是做人的根本,爱与敬畏要在心中永存。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肖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