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白家堡租房

  □张雅安
  白家堡当年是哈尔滨的城乡结合部,归南岗区跃进乡管理。1984年我来到松花江地区行署工作,1985年在白家堡租住民房。
  所谓民房,就是房屋为当地农民所建,自有产权,和公有产权房是有区别的。
  当年在白家堡租房的租户,以刚上班的年轻人居多,单位大都没分房子,白家堡离市区近,房源充足,价格适中,适合工资不高人群。我租的房子位于白家堡一道街,街道入口是红旗锅炉厂。房子是砖房,油毡纸顶,一屋一厨,独门独院,房东在邻居的前屋接个小屋,好像我的门卫。同学、朋友打趣我,说我租房带门卫,俨然一副大老板派头。屋内有自来水,院内有菜窖,这些都和房东共同使用。屋子不大,约20平方米,厨房很小,卧室相对大一些,放两张双人床尚有余地。
  那时候城市还没有集中供热,冬天自己烧炉子,家家户户有煤本,也就是煤炭供应证,到煤炭第五供应站拉煤,每户供应一吨半到两吨半的煤,还需要买柈子引火,柈子没有供应证,要自己找门路买。
  我和妻子在租住的房子里迎来了儿子的诞生,当然了,儿子倒不是在租住的房子里出生的,是在医院生的。但出院后,母子就得回到租住的房子里。那时冬天的屋子很冷,我半夜起来烧炉子,炉筒子烧得通红,结果把儿子热出了新生儿肺炎,到儿童医院住了13天院。
  妻子当时在党校学习,到儿子满月后就得去上课,我每天请半天假,和妻子轮换照顾孩子。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孩子就被送到外地姥姥家了。
  我们在白家堡住了好几年,先是租房,后来单位给买了一套两屋一厨的房子,房子没房照,没下水,没暖气,当然更不能有煤气。在白家堡居住的日子尽管很清苦,但那时人际关系比较好,无论是邻居,还是一起租房的同事,谁家有困难大家都帮忙。
  有两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件事是妻子生孩子时住院,我经常借邻居的自行车到医院送饭,随用随借,人家从没有烦过,也不知邻居大哥现在怎么样了。
  另一件事是调妻子来哈尔滨,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当时妻子原单位是省重点中学,这边有了接收单位,原学校不放人。大家便帮我想办法,都是一腔热忱。我也帮助同事在白家堡找房子,帮助他们办理租赁事项。
  1991年我搬离了白家堡。这几年我也曾回去看过,一栋栋高层楼宇拔地而起,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再也没有小平房,再也没有泥水路,再也没有排队的露天厕所,当年的酸甜苦辣也渐行渐远……
  与您约稿
  本版以呈现哈尔滨风情风貌、展现哈尔滨特质魅力、传承哈尔滨城市温度为主,以随笔、散文、杂感等不同文体,对文化多元、风貌独特、底蕴深厚的哈尔滨,作出形象、深刻、诚挚的解读。力求通过这些个性化的民间记录,打捞、梳理出这座城市的记忆碎片和人文脉络。
  稿件字数1000-3000字,可配发若干老照片,并请注明姓名及联系方式,发至邮箱22354430@qq.com即可。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