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希阳)记者从2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我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思想原则、目标定位、空间策略。预计到2035年,我省将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基底更加牢固,国土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有序,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国土空间品质明显提升的国土空间格局。其中,将以哈尔滨为核心,构建网络化城镇空间开发格局。
该《规划》是黑龙江省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全省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规划》深入剖析我省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提出“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我省建设成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核心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区、沿边开放开发合作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规划》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以哈尔滨都市圈为核心,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纽带,连接多城市、多中心的“一圈一团七轴带”网络化城镇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国土空间品质跃升,塑造集约高效和生机活力的生活空间。
《规划》优化城乡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相关项目的建设发展,为促进区域协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撑。其中,划定耕地保有量24993.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0327.00万亩,均位列全国第一。通过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拓展农产品生产空间、统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策略,构建全省“三区两带”农业空间发展新格局,建成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区。
《规划》落实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13万平方千米。构建“三山四水多点”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水资源、林地、草地、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巩固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同时,以“魅力龙江”为抓手,着力打造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的特色空间。突出我省特色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北国边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文化特色,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体系,构建“一核四区、两带两脉、特色集聚”的景观风貌空间格局。
以“双向开放”为关键,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规划》构筑立足东北亚、联通俄罗斯、拓展东南亚、辐射欧美非的立体化开放体系,加快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提升哈长合作水平,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开放发展格局。
名词解释
“一圈一团七轴带”:“一圈”,即以哈尔滨为核心的都市圈;“一团”,即以佳木斯为枢纽城市,以四煤城为节点城市的东部城市组团;“七轴带”,即哈长区域协同发展带、哈大齐牡发展主轴、哈绥北黑发展轴、哈佳同抚发展轴、齐加漠发展轴、抚双牡发展轴、沿边城镇带
“三区两带”:“三区”即松嫩平原农牧综合发展区、三江平原现代农业发展区、中部林农生态农业发展区三大功能片区;“两带”即绥满粮食安全产业带、哈同粮食安全产业带。
“三区四带”:“三区”即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四带”,即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
“一核四区、两带两脉、特色集聚”:“一核四区”,即以哈尔滨为核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四大风貌区域为支撑,引领全省风貌格局构建;“两带两脉”,即以绥芬河—满洲里通道为轴打造滨绥复合景观风貌带,以鸡西—伊春—五大连池通道为轴打造中部景观风貌带,沿黑龙江、乌苏里江水脉建设界江景观风貌廊道,沿松花江水脉建设湿地景观风貌廊道;“特色集聚”,即冰火特色、神州北极、黑河边贸、扎龙湿地、杜蒙草原、现代农业、三江湿地、华夏东极、镜泊湖光、渤海古国、阿城金源、林都伊春、海林雪乡、油城煤城等景观文化特色风貌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