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35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经年碎影
  除夕那天,哈尔滨港江一线609门机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两挂50万响的爆竹挂在吊钩上,徐徐升至30米空中后,吊臂转向江面。瞬间,点燃的爆竹迎着松花江噼噼啪啪,十响一咕咚,绽放着的火光,映照着岸边每一个人的脸庞,不论是小伙子,还是五十多岁的老码头,都欢呼雀跃着,人们兴奋得跟个孩子似的,从来也没有像这样在码头上辞旧迎新过大年。
  时隔35年了,那个激情燃烧的除夕夜,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1989年我担任哈尔滨港务局局长后,在单位过的第一个春节。
  每年的年三十对哈尔滨港木材作业区来说,都是一个繁忙的不眠之夜,因为社会上大部分铁路装车点都放假停装了,所以铁路部门增加向港口安排空车皮的数量,这也是哈尔滨港抓紧抢装车皮的好时机。年三十总有一部分装卸工人需要坚守在生产一线,抢装火车。
  年前我问大家,年三十晚上能吃上年夜饭吗?大家说,家远的自己带点饺子,家近的孩子送过来,利用装车的间歇时间随便吃一口就算过除夕了。当时一个念头在心中一闪,除夕夜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时候,我们的一线工人却坚守在岗位上,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在年三十晚上也吃上一顿饺子。
  于是,我和同事们商量,组织科室干部到食堂给一线工人包冻饺子。腊月二十九那天,职工食堂热热闹闹,科室干部和食堂的师傅们一起包冻饺子,并且按着预计的人数给每桌准备了八个菜。
  除夕那天放完鞭炮后,所有当班的职工陆续来到食堂,大家围坐在一起,还给那些后半夜没有装车任务的每人准备了一瓶啤酒。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整个食堂热气腾腾的,饺子的香味飘进了每个人的心田。在场的人都激动得不得了,异口同声地说:“没想到局领导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这是我们过的最好的一个年三十”。我和同事们也被现场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
  趴咕屯是为20世纪50年代山东支边青年来哈港建的居民区,“趴咕”是山东话,是窝窝头和大饼子的昵称,是当年职工们常年吃的主食,因此大家把这个居民区戏称为趴咕屯,是一片棚户区。黎华32街区在哈尔滨港务局办公楼的对面,也是一片棚户区,大部分基层工人都住在这里。大年初一我和单位其他领导出现在这两片家属区,走进普通工人家里,专门给一线工人拜年。大家走进低矮的平房,虽然每家都很拥挤,但过年的气氛却很浓。有的家初一的饺子刚下锅,屋里的热气扑面而来;有的家馒头刚出锅,面板上的枣馒头、面鱼、豆包散发着醇香的面味。因为事先没有打招呼,当走进每家时,面对我们这些突然到访的客人,主人先是一惊,然后手忙脚乱地搬来凳子,“请坐、喝水、吃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那天,我们一气儿走了十几户,都是生产一线的工人。我们还没离开家属区,家属区里就传开了:“新来的局长和书记给工人拜年来了。”
  从初一到初五,我们基本上都是在家属区和工作点转,整个春节假期创造了我们同职工群众亲密接触的好机会。我和党委书记杨林同志都是刚到哈尔滨港务局工作的新人,大部分人相互都不认识,那个春节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
  重感情、讲义气是码头工人的行业风气,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码头工人们那一张张醇厚、质朴的笑脸,给了我们在哈尔滨港务局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工人群众办企业的信念更加坚定。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