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儿/迎着朝阳/登上深绿色的车厢/列车奔驰在北方的原野上/一排排葱绿色的树林/一片片金红色的高粱/一座座城镇和村庄/飞过了/飞过了……”
浓郁的诗意,却不是诗,而是半首歌的歌词。
儿时,在“戏匣子”里听过这首不知名的歌。因为好听极了,所以听过几次就记住了部分曲子和歌词。可惜,仅会了一半。因为一些原因,这首歌的后半截,再也听不到了,“断片儿”了。
然而,就是这半首歌,却常常在心里飞过来,飞过去,飞过几十年的岁月。三拍子,慢节奏,抒情性,美。词美,曲美。纯真的感情,浪漫的旋律。满满的幸福,美美的幸福,满满的、美美的幸福感,随歌声荡漾。“飞过了,飞过了”,要飞到哪里去?飞到哪里去才会有如此满满的美美的幸福感呢?皆因美。亦因不知其名,不知其下文的神秘,就愈珍惜这唯美的半首歌。
当被父母牵着手,背着书包,带着心爱的笛子,“登上深绿色的车厢”,列车奔驰在去往“北大荒”的原野上,我眺望着车窗外,迎来并送走远处的“一排排葱绿色的树林,一片片金红色的高粱,一座座城镇和村庄”。内心里,惊叹世界之大,之神奇。心里哼着这半首歌,体会着优美、浪漫的旋律“飞过了,飞过了……”
转眼,飞过了几十年。转眼,飞过了人生的少年、青年、中年。生活中的许多事,都化作缕缕烟云,了无痕迹。唯有这半首歌,一直盘旋着“飞”在心头。
这半首歌优美的旋律,引发了我对优美歌曲的挚爱:从少年时期开始收藏歌篇儿、歌曲集。几十年来,收集、收藏了大量歌本、歌曲集。只是这半首“飞过了”仍常常在脑海上空,飞来飞去,心有不甘。
寻找这半首歌的歌篇儿是艰难的,因为当时许多人不知道这首歌。20多年前,单位新来一位喜欢唱歌的大姐,早年曾是哈市少年宫合唱队的小演员。请教后得知,这首优美的歌是评剧《三个红领巾》中的插曲。听罢我赶紧查阅一本1968年3月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刻字油印的《歌儿唱给毛主席》歌曲集,找到了这首歌,名为《向往北京》。但由于油印模糊,后半部分仍看不清楚。
三年前,我在地摊看到一本革命歌曲汇编,其中就有评剧《三个红领巾》插曲《向往北京》,赶紧“淘”来。疑问解开了。“飞过了”,是飞向祖国的心脏北京。而且,歌曲后半部分仍十分优美。
“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我们身旁/车厢在轻轻地摇晃/我们瞭望着前方/北京啊!北京/人民的首都/祖国的心脏/我们来到了毛主席住的地方/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想把志愿来向您讲/我们要做红色的接班人/把革命重任承担。
无怪乎歌曲唱出了那么纯真的感情,浪漫的旋律,满满的、美美的幸福感,随歌声荡漾。“飞过了,飞过了”,原来是向往北京,向往见到毛主席,才会有如此满满的、美美的幸福感。
但新的疑问来了:评剧怎会用歌曲作插曲?资料显示:评剧《三个红领巾》竟是哈尔滨的一份文化财产,由哈尔滨评剧院音乐创作研究组编曲,张晓东执笔,于1964年创作。为了创新,尝试将评剧与歌曲相结合,就有了这首好听的《向往北京》。其中那句副歌般的旋律“飞过了,飞过了……”可谓“歌眼”,是歌中华彩、旋律精华。
中断了50多年的半首歌曲终于拼接完整,心中“飞”了几十年的歌,终于落地。
这半首歌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由喜爱优美的歌曲,渐渐喜爱中外民歌、中国古曲、外国艺术歌曲、中西方古典音乐等。还有,至今仍喜欢乘坐火车。如时间允许,宁可多坐几天,也不愿失去这“飞过了”的机会。
几十年了,会唱许多优美的歌曲,但这半首歌,如半块美玉,揣在心中,时时给我以温润,以启迪。让我时时轻轻吟唱,伴我飞过如歌岁月,在人生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蒋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