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银发读本
第02版:银发圈
第03版:汇养生
第04版:掌上通
第05版:大学堂
第06版:家春秋
第07版:潮生活
第08版:军迷吧
标题导航
茶叶末儿的记忆
“百变”儿媳
“晕”作文
做个“耐得住”的老人
父亲的“兵味”
《群主说了算》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叶末儿的记忆
回忆杀
人生走完了一大半。在前半生中可以说是走南闯北,品味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前半生品味过中国六大茶系十大名茶,还有许多国家的名茶,比如印度茶、英国茶等,用过各种知名品牌的茶具,这些名茶和茶具有些都价值不菲。不管喝过多少名茶,用过多少知名品牌的茶具,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茶叶的味道也都渐渐地淡去、消失,唯一留在脑海、留在记忆中的茶叶味道却是儿时及其廉价的茶叶末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比较匮乏,商品流通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那时能吃饱肚子就已经不错了,能喝得起茶叶的家庭少之又少,一般都是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客人或亲戚才能沏点茉莉花茶,招待客人或亲戚。那时喝茶不像现在这么讲究,若是家里有个瓷茶壶,那就算家境不错的了。一般都用大茶缸子沏茶,喝茶也不像现在这么讲究,用宜兴紫砂壶和茶具,而是用玻璃杯喝。现在喝茶叫品茶,那时叫饮茶、喝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的经济状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爷爷有喝茶的习惯,所以我们家就能经常喝点茶。当时物资匮乏,买各种东西都需要凭票供应,但像茶叶这样的商品不需要凭票供应。虽然不用凭票,但哈市的商店很少有卖的,即便有卖的,也只有茉莉花茶,个别的有西湖龙井,其他的六大茶系十大名茶几乎没有。
当时,茉莉花最便宜的是12元一公斤,稍微好点的16元或20元一公斤。我记得父亲出差去北京,或朋友同事出差去北京,自己或托同事朋友帮忙买,大都是买12元一公斤最便宜的茉莉花茶。那时买茶叶都用牛皮纸包,半斤一包,然后用纸绳打捆。因为常年喝12元一公斤的茉莉花茶,经济上有点承担不起,我父亲发现北京的一些茶叶店有卖茶叶末儿的,一公斤只卖6元,买回来喝味道也不错,就是有些碎,得吹着喝,否则茶叶末儿就喝到嘴里了。
那时家里有茶壶的也不多,大都用大茶缸子沏茶。我家因为母亲当时是中央大街东风商店(中央商城前身)器皿部的营业员,近水楼台买了两把处理的紫砂茶壶和景德镇的茶壶。尽管有茶壶,也不愿用茶壶沏茶,都习惯用大茶缸子沏茶。因为老人说茶渍有茶叶味,所以大茶缸子常年不洗,里面便挂上了厚厚的茶渍。
用大茶缸子沏茶特别方便,茶水凉了,有时就直接捧起来咕嘟咕嘟地喝,相当解渴。我家当时住的是大院,大院里有十几户人家。夏天吃完晚饭后,或周日在家放假休息,便把小桌子拿到院里,摆上几个小凳子,拿一暖瓶热水,几个玻璃杯,沏上一大茶缸子茉莉花茶或茶叶末儿,边喝边乘凉。喝着喝着,左邻右舍的男同志就凑过来一起喝茶聊天,聊着家长里短,聊聊这家孩子,聊聊那家老人,聊聊老家的风俗习惯。大人们喝着茶聊着人生,小孩子们则在大院里跳绳、藏猫猫,其乐融融。
那个年代,虽然生活不富裕,但大院邻里、街坊四舍和谐共处,喝的虽然是6元一公斤的茶叶末儿,但幸福感却满满。现在虽然喝上了六大茶系十大名茶,但当年喝茶叶末儿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现在时常就想起了当年的茶叶末儿。
□杨石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