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33岁年轻人骨量不及60岁老父亲
专家:保持适量负重锻炼和足够紫外线照射是补钙的关键
  □高军震 周芷含 本报记者 徐日明
  近日,哈市33岁王园(化名)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令他更感到郁闷的是,在医生口中他属于“人未老骨先老”,骨量还不如陪同前来的老父亲。
  记者在哈尔滨市第五医院了解到,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50岁以下的占比为七成左右,其中四成以上的50岁以下患者检测出骨量减少,而在10年前50岁以下患者仅占总门诊数的三成,其中骨量减少的患者也仅有整体的15%。
  喝可乐+不运动 年轻人骨量不如60岁老人
  “33岁年轻人骨量不如60岁老人,这不是一天形成的。”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质疏松筛防诊治中心医生宋妙园表示,正常骨密度值为-1以上,骨密度值-1至-2.5为低骨量,患者王园的骨密度值为-3.8。
  王园说,他常年用可乐当水喝,每天三四瓶是常态。医生表示,碳酸饮料会加强磷代谢,当磷元素损失过多的时候,体内的钙磷平衡被打破了,钙元素为了维持钙磷平衡被迫加快代谢,因此造成体内钙质大幅度丢失形成了骨量降低。
  记者在哈市五院骨科门诊了解到,多数骨量减少的中青年人对存在的疾病不知道,因为早期骨量流失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被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当出现骨质疏松症、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同样年纪同样环境 “我的骨量为啥会少?”
  无论发病占比的高与低,落在每一个患者身上都是100%,“同样的年纪,共同的生长环境,我的骨量咋就比别人少?”几乎每一个被检出骨量减少的患者都会提出这个问题。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质疏松筛防诊治中心主任李佳铭介绍,人的骨骼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中,就如同一个蓄水和排水同时进行的贮水池,由不断重复的骨吸收和骨形成相互维持。任何影响到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因素都会导致骨量的变化,导致骨量减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对年轻人来说,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骨健康最大的威胁。一方面,一些年轻人有吸烟、大量饮酒、每天喝过量的咖啡、长期饮用碳酸饮料等不良习惯,会加速骨吸收的过程,造成骨质流失,同时延缓了新生骨骼的形成,打乱了骨重建的平衡;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喜欢宅在家里,缺乏户外运动,减少了机械应力对骨骼的良性刺激作用,骨量累积减少。  
  分娩、绝经、骨架小、肌力差 “女本柔弱”更需爱护
  据了解,骨量30岁左右为高峰,随后每年损失0.5%—1%,绝经期妇女损失为3%—5%。理论讲,患骨质疏松症的最高人群应为50岁至80岁女性。数据显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32.1%。
  李佳铭主任介绍,人体的骨量变化,在一生中有一个从增加、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的过程。儿童和青少年期是骨量增加时期,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骨量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如果年轻时能尽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也就是增加自身体内骨的库存量,等到老年后,较长时间才会骨量丢失到骨质疏松状态。
  从性别上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原因在于:女性钙质摄取量比男性少,钙流失量却大于男性;怀孕和分娩要消耗大量钙质,尤其是多次怀孕或分娩的女性;此外,女性由于骨架小及骨量比男性少,加上女性相对于男性运动量普遍较少,肌肉力量较弱,患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更大。
  负重和紫外线 专家解读增加骨量关键词
  李佳铭主任表示,增加骨量有两个关键词:负重和紫外线。
  一些骨量低的人看到检查结果,当被告知骨量低需要增加运动时,都表示“冤枉”。他们每天都在走步,有的人步数甚至过万,但没能做到有效负重,因为适当的力学刺激和负重有利于维持骨重建、修复骨骼微损伤,避免微损伤累积和骨折。骨骼中的骨细胞可感受微损伤和力学刺激,直接与邻近骨细胞产生联系,在经历了一系列骨吸收、骨形成的过程后,完成骨重建的工作。负重是促进骨骼重塑的始动信号,而骨重建是为了使人体更适应力学刺激而产生的效应。
  同时,无论如何补钙,吸收总是最关键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及紫外线。钙吸收需要维生素D,日光暴露合成的维生素D3是体内自主合成,不会导致过量或中毒,是最好和唯一天然的维生素D来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机体所需90%维生素D来自此过程,其余10%从食物中摄取。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