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伏天警惕几类“高温病”

三伏天,气温偏高,给老年人身体带来沉重负担。气温偏高时,需要注意中暑、心脑血管病等几类“高温病”。
  夏季这些疾病多发
  夏季,心梗发病率明显上升。近期,部分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因气温偏高时未做到有效防护引起不适。比如老年患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晕厥。夏季的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有直接影响。研究表明,夏季日最高气温每升高1℃,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增加17.3%。
  辨清症状防延误治疗
  夏季闷热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胸闷气短,再加上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容易出现胸闷、胸痛的情况。因此,特别要警惕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疾病。
  胸前不适、出汗、气短是心脑血管疾病病发时的主要症状。这些症状与中暑颇为相似,往往会导致患者误判,延误治疗。中暑一般不会引起胸前疼痛,通过降温及服用降暑药物后,不适感会有明显改善。急性心梗发作时,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持续时间长或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如冷汗、面色苍白、乏力、恶心呕吐等。一般会在脖子、额头、手心、脚心等部位出汗,出汗时皮肤温度相对较低,同时还伴随胸痛、胸憋等典型症状。
  中暑引发头痛,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脑卒中除头痛外,根据不同情况,还可能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视力模糊,一侧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等。
  科学降温动静适宜
  夏季,降温不当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冲冷水澡、喝水太快太猛、长时间直吹空调都是引发疾病的高危动作。
  给心脑血管降温,关键在于科学把握温差,应尽量用温水洗澡,少食冷饮。酷暑之下,空调既不能不开,温度也不能过低,室内温度以28℃左右为宜,可辅以电风扇通风。盛夏常有雷阵雨,雨后应及时关闭空调,开窗通风换气。
  给心脑科学降温还需注意动静适宜,稳定情绪。运动时间应选择较凉爽的清晨或傍晚,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切忌在烈日下锻炼,不要在身体不适时强行运动。情绪过分激动、紧张,容易使动脉血管异常收缩,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要有意识地稳定情绪,保持淡泊宁静心态。
  出现中暑如何应对?
  补充身体所需水分,最好是淡盐水。家人或身边其他人员,及时将患者扶到阴凉通风处躺下,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用湿毛巾、冰袋、冰块、风扇帮助患者降温;把患者脚部抬高,有助于静脉回流,缓解休克状态。如情况严重,应尽快拨打120,把病人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预防心肌梗死,需注意补充水分,少食多餐;纳凉时间不宜太长;做运动前先活动一下身体;控制好情绪;冠心病患者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
  据《浙江老年报》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