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衰落的亲情圈

  我们姐弟四人天各一方,上班时各忙各的,几年都难得相聚一回。后来,父母离世,“根”没了,这个“大家”似乎也随之散了,姐弟之间越走越远,至于晚辈间更是不相往来。
  我们有个“大家庭”微信群,有三十来人,但群里活跃的基本都是我们这些老人家,孙子辈的常年“不冒泡”,偶有露脸也是来抢红包的,因为不具真容、真名,即使谁抢了红包,老人也是云里雾里地对不上号。
  我们这代50后,每家只有一个孩子,亲情圈狭窄,亲情感强烈。为抢救“家族文化氛围”这份遗产,我早在春节前就在群里郑重发出通知,要求兄姐们利用春节放假的良机,携全家老小回老家省亲,并特别强调一个都不能少。
  春节到了,兄姐们承载着使命从各地归来。阔别许久,大团圆的氛围并没有预料的那般浓郁。老一辈的闲聊着家常往事,领着儿孙挨个叫人、认亲,年轻的碍于长辈的情面,心不在焉地跟着“履行义务”,惜字如金,找不到共同话题。认亲仪式过后,儿孙们照例各自捧着手机当低头族,与长辈、亲属如同陌路人。
  团圆饭开始。席间,我向儿子、儿媳使眼色,让他们向长辈、兄姐敬酒。儿子低声嘀咕:“还搞得那么庄严、仪式感?”倒是儿媳很是顺从我的心意。饭后,“树”未倒,“猢狲”已散,一个个又玩手机去了。
  此情此景,不禁令我想起儿时的手足情深。小时候,我们最喜欢串门走亲戚了,外婆家、七大姑、八大姨,不嫌路远地到处跑,长辈们也都爱被打扰。
  如今,交通方便了,通讯发达了,然而亲戚间的互动却越来越稀少,陌生感不断加深,印象日渐模糊。□陈君佑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